日月开新元,光华启新篇。值此2018年到来之际,我谨代表青岛滨海学院,向朝气蓬勃、奋发向上的莘莘学子们致以亲切的问候!向勤勉敬业、默默奉献的广大教职员工致以衷心的感谢!向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!
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,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。2017年也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,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,虽然挑战大、任务重,但是喜事多多、捷报频传。一年来,全校师生员工以滨海价值观为指引,凝神聚力,爬坡过坎,以强化内涵发展、突出办学特色为主攻方向,打造品牌,厚植优势,扎实推进综合改革进程,统筹兼顾、重点突破,学校建设发展取得新成绩、再上新台阶:
这一年,我们着力推进改革创新,办学活力不断提升。坚持把解放思想与改革创新,贯穿于学校一切工作,始终抓住改革创新的“牛鼻子”,坚定不移地向改革要动力、要活力、要效率、要效益,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。扎实实施机构调整改革。作为学校实施的全局性关键性改革,我们将会计学院合并到商学院,成立酒店管理学院,将教师发展中心、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处划归教务处等等,很好地解决了管理机构臃肿、职能交叉、效率低下问题,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执行力,办学活力得到进一步培育和释放;着力推进编制改革工作,以师生比确定教师总数,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进行教师数总量控制,以专业发展规划确定教师岗位与编制,助力广大教师明晰发展方向、提升发展层级;实施《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方案》,克服唯学历、唯职称、唯论文等倾向,坚持德才兼备,注重以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,强化了能力本位评价理念;转变科研成果考核方法,鼓励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、学科专业发展资源;扎实改革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,积极推动“新工科”培养体系建设,着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、学科专业建设、办学条件建设,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。目前学校承担着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战略研究改革试点院校、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项目,2017年成为山东省首批民办高校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,标志着学校在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上实现了新的历史性的跨越。
这一年,我们着力强化设施建设,办学条件日臻完善。校园基本建设扎实推进,西校区建设已全部完工,所有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全部投入使用,办学条件更加优化;学校建筑总面积已达74万平方米,总资产30亿余元,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.65亿元;按五星级标准建设、建筑面积4.3万平方米的酒店管理学院实训基地——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已经投入运行,为学校打造“东方的洛桑学院”提供了强大助力引擎;建筑面积1.35万平方米、承载护理母婴200余人、可供200名医护专业学生同时实习的医学院附属母婴护理中心已投入使用;投入2000万元建设精准医学与保健研究中心,作为青岛市建设标准最高的实验室已投入运行;学前教育实训基地——附属幼儿园早教中心已建成启用;占地30亩的珠山母婴养老护理中心目前已开启建设;学校大珠山校区已确定,正在推进整体规划设计的前期工作;占地226亩、总投资20亿人民币、按三级甲等标准设计的学校附属综合医院,其病房楼和门诊医技楼建设正按计划推进。我们前瞻敏锐,把握机遇,确定了学校附属三甲医院和珠山校区建设,为滨海外延与内涵发展开辟了新天地,这必将成为学校发展的又一里程碑。
这一年,我们着力落实人才强校,师资水平不断提升。秉承人才强校战略,坚持“着眼长远,质量优先,专兼结合,保证重点”的原则,落实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规划,通过“内培外引”,优化师资队伍,着力打造人才高地,年内共引进博士9人,硕士39人,目前全校一千多名教师中,正高职称95人,副高职称309人,硕博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80%;强化人才选拔培养,共选派2名教师赴美国访学、研修;修订了《教师岗位设置及聘用实施细则》,强化岗位竞争和激励机制,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广大教师积极性;强化“双师型”教师培养,逐步实现“双师型”教师向“双师双能型”教师转变,基本构建起了覆盖教师职业生涯全程的教师教学发展体系,逐步实现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合理化、年龄结构均衡化、学历结构高层化、学缘结构多元化的目标。2017年,我校教师分别荣获山东省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两项、省民办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等多项殊荣。
这一年,我们着力提升内涵建设,人才培养成果丰硕。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统筹重点专业、特色专业建设计划,打造专业优势,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协调发展。年内新增翻译、经济统计学和康复治疗学3个本科专业,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成功获批第五批青岛市高职重点建设专业,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获批青岛市第二批学徒制试点专业,目前学校已拥有本科专业40个,专科专业29个,其中省级特色专业5个,省民办高校特色专业6个,市校共建专业4个,市重点建设学科和专业群2个,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,省级精品课程21门。我们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课程体系,强化通识教育,深化校企合作,夯实实践教学基础,推进“学产研”深入融合,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。一年来,我校先后荣获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特等奖、第六届山东省高校机器人大赛一等奖、山东省电子商务大赛一等奖;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2项,连续第三年获评“青岛市大学生创业教育最佳教学点”称号;学校本科毕业生正式就业率位列全省本科高校前茅;研究生考试再创佳绩,录取人数达到报考人数的36.5%,许多同学被山东大学、厦门大学、澳大利亚国立大学、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。
这一年,我们着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,科研实力显著增强。坚持科研兴校,科研管理体系日趋完善,科研考核激励体制改革加快推进,科研环境日益优化,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升。建筑工程学院吴迪博士申报的“基于非线性破坏准则的三维均质土坡极限分析研究”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机电工程学院孙彩霞、张红霞等3位老师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;“新金属功能材料及先进表面工程实验室”获批“十三五”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,“机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”获批“十三五”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;荣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;获批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5项,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,数量居全省同类民办本科院校之首。
这一年,我们着力推动传承创新,校园文化蓬勃发展。我们始终坚持办大学就是办文化,不断开拓文化建设新视角,丰富文化建设新内涵。2017年是滨海建校二十五周年,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,回溯纪念校史、检阅培养成果、塑造学校“根”“魂”、弘扬学校精神。《光明日报》、《中国教育报》等主流媒体均报道了我校的办学成就。以建校25周年庆典为契机,凝心聚力,展望未来,“一院一品”校本文化建设稳步推进,各院(部)均已完成了本院(部)史撰写。收集编撰完成了《校长访谈》、《滨海人物故事》、《优秀德育论文集》,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;年内成功举办第六届山东省高校机器人大赛、第十七届文化艺术节、社团文化节等主题活动百余场,志愿者协会义工志愿服务基地达到51个,开展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800余次,参与服务超过3万人次;组织无偿献血大型活动4次,血小板捐献活动6次,累计献血量达29万多毫升。
以上成绩的取得,凝聚了全校师生员工的付出与心血,更代表着我们每个滨海人一年的奉献与拼搏。在此,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,再次向全校师生员工、海内外校友和各界朋友,表示诚挚的感谢!
天仪再始,岁律更新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:“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,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,加快教育现代化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”新的一年里,我们将肩负起这个时代赋予的责任,紧紧围绕建成“办学条件优越,广受社会赞誉,省内领先,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”的既定发展目标,不断强化内涵发展、调整办学结构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。
新的一年,我们将坚持以滨海价值体系统揽全局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方针,紧密联系学校实际,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践行滨海价值观相结合,不断创新工作思路,进一步提升干事谋事的能力,坚持“以兴教育才为己任,以利民报国为目的”的办学宗旨、“要学做事,先学做人;人人有才,人人成才”的育人理念,“培养明德、践行、善事、创新之现代公民”的培养目标、“开拓、勤奋、坦诚、务实;追求卓越,自强不息”的滨海精神、“有利于社会进步,有利于学生成才,有利于学校(教师)发展”的做事准则和“严、精、实”的做事标准,凝聚起全校师生不忘初心、继续前进的信念与力量,画出滨海发展理想的“同心圆”。
新的一年,我们将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。着力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,一方面,加大“外引”力度,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, 2018年我们将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少于30人,其中博士不少于20人,持续提升学校硕博学位教师、高级职称教师比例;另一方面提升“内培”强度,以推进教师考评改革为抓手,全面激发教师教书育人、科学研究、改革创新的活力,优化师资队伍结构,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,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教学和管理团队。
新的一年,我们将持续优化办学条件。按计划推进三甲综合医院及珠山校区建设,完成学校教育、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战略发展布局;我们将坚持每年教学仪器设备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、新增纸质图书不少于10万册,进一步建成配套齐全、设施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系统、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学习资源共享体系。在不久的将来,建成一座布局规划更加合理、功能更加科学完善、具有浓厚学术氛围和文化意蕴的高品位大学校园,为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,激发新动能。
新的一年,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,提升育人质量。我们将始终坚持育人为大学之本,以深化“学产研”合作教育模式改革为突破口,以强化实践教学特色为重点,加快推进更深层次、更广范围、让学生受益更多的教育教学改革,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“明德、善事、践行、创新”的合格人才,使我们的毕业生不仅就业好,还要就好业,让家长放心、企业称心、学生安心、学校老师欢心。
老师们、同学们、朋友们:
风起扬帆时,能者立潮头。作为改革开放后齐鲁大地上的第一所民办高校,我们深知,每一条崭新道路的开辟都不仅伴随着鲜花与掌声,更凝结着无数汗水和泪滴。新的一年,充满着新的机遇、新的挑战,也孕育着新的希望、新的收获。站在2018年的起点上,让我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,秉持“开拓、勤奋、坦诚、务实、追求卓越、自强不息”的滨海精神,凝心聚力,攻坚克难,为早日把我校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新成就,谱写新篇章!
值此新年来临之际,衷心祝愿全体师生员工在新的一年里:身体健康、学习进步、工作顺利、万事如意!
2017年12月31日